|
一、外贸总体现况与趋势
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大陆”)已经融入全球经贸体系,进出口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出口总值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今(2008,下同)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大陆经济成长明显放缓。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长率为9.9%,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了2.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出口增速也明显放缓,前9个月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欧盟和美国分别是大陆的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这两大市场的经济低迷,更是直接影响了大陆的出口。前三季度,大陆出口额虽然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成长,但增速回落了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成长的拉动则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大陆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来自于出口减速。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进口需求减少,对大陆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亦将日益凸显。出口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成长和利润将大幅减少,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服装行业出口成长1.8%,玩具成长3.7%,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和16.3个百分点。而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则将直接面临生存的考验。
二、对各行业影响不一,主要冲击出口依存度高的行业
1、钢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进出口贸易均受影响
大陆的钢铁产品外贸依存度较高,部分钢材产品对外依存度高达30%至70%。由于全球金融风暴给房地产、汽车行业、造船业等主要钢铁需求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得钢铁需求量骤降,大陆的钢材进出口额也随之减少。今年1月至9月,大陆出口钢材4,846万吨,减少106.12万吨,下降2.14%;出口钢坯113万吨,减少483.7万吨,下降81%。同期,进口钢材1,230万吨,减少68.7万吨,下降5.3%;进口钢坯13.9万吨,下降27%。
从1月至9月出口钢材的国家、地区分布来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韩国出口大幅成长,而对欧盟、中东地区出口出现大幅下降。今年1月至9月出口韩国1,195.12万吨,增加329.67万吨,成长38.09%;出口东南亚地区786.45万吨,增加28.92万吨,成长3.82%;出口美国347.25万吨,增加1.97万吨,成长0.57%。而1月至9月出口欧盟25国共计636.59万吨,减少270.65万吨,下降29.83%;出口阿联、沙乌地、伊朗合计431.81万吨,减少108.52万吨,下降20.08%。
全球金融风暴对大陆钢铁行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出口订单大量减少,不少企业反映今年第四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钢材出口累计减少了500多万吨,预计明(2009,下同)年一季度钢铁产品出口将会进一步下降。海外订单的大幅减少,也加剧了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的恶化。由于上半年钢产量增速快,钢铁下游企业库存非常高,透支了下半年的钢材需求;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名义上下降不多,但实际增幅下降大约10个百分点,这使得钢铁企业陷入困境,相继出现减产、亏损、停产等现象。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上月末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有可能超过60%。而今年1月至9月份,钢铁行业亏损额高达11.5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
2、纺织行业:出口减缓趋势明显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大陆出口成长减缓,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纺织行业为其中的典型。全球市场需求缩小,尤其是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需求的疲软,使得大陆纺织企业出口增幅减少。上半年全国纺织服装类出口为838.51亿美元,成长11.1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44%。折算成人民币,前6个月的纺织品服装类成长率只有1.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6%。而今年1月至9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9.4亿美元,成长8.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1.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192.4亿美元,成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由于放开数量限制,因此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随着大环境恶化,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纺织服装出口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将呈现减弱趋势。
大陆纺织品出口从明年起将不再受配额的束缚,纺织服装出口因此还将保持一定成长。但随着全球需求的减少,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越南和印度等国纺织品生产总量的快速成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计明年第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将继续减缓。
3、家电业:出口增幅减小,小家电行业抵御风险能力差
中国是家电业制造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家电协会数据显示,空调器、微波炉、空调压缩机的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0%、80%、75%;电冰箱、洗衣机、冰箱压缩机生产规模均占全球的40%,而其中至少一半以上产能均输往海外。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家电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的增幅都明显下降。1月至7月,家用电器行业完成总产值4,083亿元,成长19.3%,增幅下降近10个百分点。家电产品销售产值的增幅也大幅下降近10个百分点。从出口来看,去年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11大类主要产品中,电风扇、电取暖器和微波炉三种产品出口量分别出现21%、11.9%和2.1%的负成长;而空调器、压缩式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四种产品的增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回落。今年1月至8月,家电业累计出口2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长17.7%,成长幅度回落10.7个百分点。
此外,小家电企业将直面生死考验。比起彩电、空调等大家电,小家电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更为不足,具有批量出口能力的传统小家电产品的出口放缓幅度较大,甚至出现负成长。
4、食品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小,首要制约因素仍为信任危机
2004年大陆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4.1%,2006年大陆食品出口总额达270亿美元。而今年1月到7月份,全国食品工业累计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为23,333亿元,成长34.08%,预计今年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将达4万亿元。尽管大陆食品出口总额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出口销量占整个食品行业的销售总量的比重并不大。虽然金融风暴来袭,使得出口运输成本上涨,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使得食品出口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但从整体情况来看,金融风暴对大陆食品行业的影响较为有限。
目前大陆食品贸易仍然主要受信任危机的影响,尤其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后,使得大陆食品在国际间失去信誉,消费者对其信心大跌,这已超过金融风暴成为影响对外贸易的首要因素。
5、汽车业:整车零件均受影响
据统计,2008年8月,大陆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较7月有所下降,达到74.17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7.13亿美元,环比下降7.60%,成长22.58%;出口金额47.04亿美元,环比下降1.53%,成长23.3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本周发布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共出口汽车55.75万辆,成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成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汽车整车出口虽然总体上延续了快速成长趋势,但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如最重要的商用车出口市场越南,和主要的新兴市场乌克兰等国家的需求下降所致。
事实上,大陆汽车业的整车出口业务相对较少,而是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美国是大陆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金额的比例超过30%,主要出口产品有轮胎、车轮、汽车电子电器、制动系统零部件、车身附件及其零件等。2007年出口美国的汽车零部件总金额近90亿美元,从2008年1月至8月汽车零部件出口情况来看,大陆共出口美国汽车零部件共计55.70亿美元,占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不足24%,较去年同期已有明显下降。
尤其由于金融风暴的蔓延,随着主要出口市场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所受影响的加深,对大陆自主品牌进口需求减少。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家还有可能将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设置贸易障碍,从而进一步影响大陆自主品牌的出口。但是由于大陆的汽车产品主要内销于国内市场,出口占有份额并不大,因此大陆汽车行业应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但可以预见的是,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整体提升作用将下降。
6、半导体行业:产业成长速度减缓,进出口成长率下降
半导体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如今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亦越发紧密。2008年上半年大陆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为2,923.9亿元,成长11.8%,虽然成长率仍然维持10%以上,但增速已是连续第5年下降,而2008年上半年是近五年来市场成长率最低的时间段。
从产业链来看,无论是半导体上游设计、中游制造,还是下游封装测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增速大幅回落,整体盈利水平下滑。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大幅下降,使终端产品供过于求并且形成大量库存,从而对上游半导体行业造成巨大影响。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三业的情况来看,今年1月至6月,IC设计业共实现销售额106.6亿元,成长率为9.9%,与去年同期相比, 回落最为明显。芯片制造业上半年整体销售额增幅为8.4%,规模为191.5亿元。而封装测试业上半年销售总额达357.98亿元,成长11.6%,成长最为迅速。
在产业增速放缓的同时,集成电路的进出口成长速度也相应减缓。据海关统计,1月至6月,集成电路进口总额625.8亿美元,成长11.7%;集成电路出口总额116.18亿美元,仅成长6.4%。无论从进出口量还是进出口额来看,成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小的降幅。下游电子制造业成长率下降,直接导致对集成电路进口需求减弱。
7、电信业:市场较为封闭,主要受间接影响
大陆电信产业显得较为封闭,电信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来自于本土消费,因此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比较小。但电信业的发展与经济状况联系紧密,在金融风暴对其他产业的负面效应显现出来以后,电信产业无疑也将受到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低迷使消费支出紧缩,从而直接影响企业与个人的通信消费。其次,电信业的许多高端用户均来自国外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很可能因为金融风暴而削减成本,从而取消相关工作人员的通信补贴。这将明显影响高端用户的通信费用支出。再次,金融危机将影响相关电信设备的价格,从而影响电信行业的运营成本。
从总体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电信产品使用率高,国际交流、国外企业较多,所受影响较大,但是不会立即显现;而经济落后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小,甚至几乎不受影响。
8、IT行业:软件外包业务仍快速发展,但行业整体利润已开始下滑
与欧美相比,目前大陆IT行业的产品和消费结构仍处于全球IT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由于存在结构性差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IT行业的格局影响并不明显。大陆软件行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业务,目前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199.1亿元,成长32.4%;其中软件出口达76.7亿美元,成长61.3%。
然而,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搜索、电子商务、软件等与全球经济市场关联较大的中国概念科技股跌幅较大。IT制造业的情势同样不容乐观,行业的整体利润已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内PC厂商出口或OEM的订单也在快速减少。
9、房地产行业:地产商融资困难,消费者信心下跌
金融风暴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消费者购房信心受到影响。目前,大陆许多知名房地产商都已相继降价,但由于众多消费者预期房价将进一步下跌,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其次,金融危机加剧了房地产融资困境。由于经济低迷,上市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无望,未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计划亦不可行,加上银行对房地产商的融资减少,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显示,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今年上半年锐减30%,减至3,990亿元人民币,房地产业陷入融资困境。日前,据《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资金报告》显示,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为6,730亿元。此外,美国投资银行相继抛售在华地产项目,也成为加速房地产业下滑的不利因素。
10、金融行业:所受影响不大,将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中国和美国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美国金融市场是否稳定也将影响着中国的金融安全。但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大陆金融业的直接损失较小,受较大影响的反而是投资者的信心。当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因为次贷而陷入危机时,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受到打击,势必将影响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环境。而对于设有海外机构的中资商业银行而言,这种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次贷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对金融业经营环境的影响也越大。此外,金融风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因此,中国政府无疑将进一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尤其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三、总结
为应对出口减缓的形势,近日,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具体为: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将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将部分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将部分家具出口退税率分别提高到11%、13%;将艾滋病药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冻干粉、黄胶原、钢化安全玻璃、电容器用钽丝、船用锚链、缝纫机、风扇、数控机床硬质合金刀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分别提高到9%、11%、13%。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一共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至此,大陆的出口退税率分为六档,分别为5%,9%,11%,13%,14%和17%。
在金融风暴蔓延的大背景下,大陆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率,将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将对产业升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目前,许多行业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个别行业甚至可能将重新洗牌,淘汰一大批产品附加值低的低端企业。外部扶持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企业是否能够自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个法则,放诸四海而皆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