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中,不少同学们都侃侃而谈自己的“关系经”。有人炫耀自己如何为人情不惜血本,过节送大礼;有人吹嘘自己在单位里如何吃得开,在外如何受欢迎。从这当中发现不少“建立人脉”的误区。总结一下,做人脉高手有以下“七不”和“七要”:
一、不要光想着“得”,要想着“给”。人脉的经营与维护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做人不要总想着从别人处得到什么,要想自己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人是“经济动物Economic Animal”,每个人和别人交往,心中都会算个帐的。如果和某人交往老是吃亏,总是收支不平衡,今后就会避而远之。所以,一些很精明的人总是没有朋友。老子说“欲先取之,必先与之。”郑板桥提醒世人——吃亏是福,可有多少人能参透这些耳熟能详的道理呢?
二、不要总想依赖别人,要强大自己。有些人总有找靠山的心理,记住当你的专业能力(硬实力)还很差,不具备给人以帮助的能力的时候,刻意地追求“人情投资”,会适得其反。所以,强大自己是硬道理。自己强大的人,会吸引别人来和你交往。
在公司内也是这样,在老板的眼里,有价值的员工,应该是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主动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协助老板面对市场难题,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脚稳跟并不断壮大的员工。而不像某些员工那样,送礼或者送红包,等于无形之中给了老板一种压力,仿佛“规定”老板要欠下自己一份人情,这种做法很容易被老板反感。
三、不要盲目出击,要找准方向。建立人脉,应服务于你的职业规划方向。与自己的职业方向比较一致的,或比较接近的就应该着重去发展。如果有一个朋友引荐你到某一个圈子里去,你就很兴奋,但要考量这个圈子是否适合你。圈子可能是圈套,或对你今后的目标也没有多少好处,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根据自己的职业路径,在一些聚会、会议、论坛、博客等上面广泛传播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
四、不要太过功利,要享受交往本身。做人脉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人作为一种“社交动物Social Animal”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的那种幸福感、充实感。如果挖空心思要去和某个大人物、大老板“讲交情”,不仅自己心累,而且方式稍有不当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做人脉有时也要顺其自然。与其刻意结识“大人物”,不如善待身边每一个人。不要人一走,茶就凉,位子一变,脸色马上就变。
五、不要临时抱佛脚,要平时多烧香。人脉是一项“未来投资”,要提前进行“人脉储蓄”,不能事到临头四处去“拉关系”。很多人的帐户为零,甚至是负数,急用时怎么能“提现”呢?经常透支,也变成了“人情负翁”。
六、不要光付出金钱,要付出心思。花钱多少和感情深浅并不一定成正比。送一个大红包,可能不如给别人一个他很想要,但很难找到的价钱便宜的东西。自制的贺卡也许比两盒昂贵的月饼更能打动人心。请别人吃鱼翅鲍鱼,可能别人很环保极讨厌,或高血脂痛风,不如请吃其家乡小吃。用心往往能小钱办大事。说到底,人与人的交往是心的距离的接近。
七、不要“一次性”,要酿陈年老酒。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很多年的老友,有的是我的同学,有些是同事,以前的老板等等,这些人往往对你了解,也很信任,有什么事情一呼百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人和人之间,你帮了我,我帮了你,之后就再也没有来往,什么都是一锤子买卖,这是最失败的人脉。人脉,最关键的是经常来往,长久联络。人脉高手有个习惯就是给别人帮助,把帮助别人看做是“顺手”的事情。只有心里真正想着他人,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下班之后,你告诉你的同事,哪里有打折的西装,这对你是小事一桩,而你那想买西服的同事却可能因此心头一暖。人脉的韧性像优质的钢板,需要反复锤炼。
做人脉,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和可怕。你只需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敞开心扉和人沟通,把“干好工作”与“维系人脉”当做一件事来做,把与人交往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长此下去,你一定能拥有适合你自己事业发展的人脉。
陶文钧(Bruce Tao)是广受欢迎的培训师,软实力专家,服务营销管理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师。双硕士,美国韦伯斯特Webster大学MBA,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有多年的五星酒店服务质量和营销管理经验,历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原全球最大的培训机构——美国卡内基训练公司专职培训师,负责营销和人事的高级经理。中国员工职业化培训20强讲师。国际心理咨询师。现任软实力教练机构总经理。
|